2022-03-16 09:15:02
一、姐姐,我能抱你一下吗?
1986年7月,中国云南老山主峰松毛岭高地上,炮火密集,炮弹疯狂射向我军战士躲藏的方位。根本没有任何喘息的片刻,炮声震耳欲聋,强烈的冲击力让战士们眼冒金星。然而,兰州军区的第47军团的421团战士仍坚守阵地,绝不撤离。
但是,在松毛岭山头上进退都可谓步步为营。松毛岭上布满了越军遗留下来的地雷,炮弹击来,根本无法预料会不会引发地雷的爆炸。
这日,越军继续发动炮火攻势,一枚炮弹直接击向战士赵维军身旁的空地,埋藏在地底的地雷被触发,瞬间爆炸,地雷的碎片被炸飞,一些直接扎进了赵维军身体多处地方。赵维军被炸伤的地方不停流血。很快,因为剧痛和失血过多,赵维军昏厥过去。
一旁的战友冒着炮火迅速跑到他的身边,伸手探了探他的鼻息——还有呼吸!战友把他扛在自己的背上,背着他迅速转移到后方。
赵维军伤势严重,但前线只有临时搭建起来的战地医院,所谓的医院也不过是几顶帐篷而已,手术室自然也十分简陋。
野战医院的医生护士抬着昏迷的赵维军进入手术室,迅速做了紧急伤势处理。赵维军腿伤严重,在当时的救治条件中,腿和命只能保一个。最后,医生做了选择——截掉赵维军双腿保命。手术比较成功,赵维军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然而,后续的情况却并不乐观。即便护士给他注射过防感染的药物,但截肢手术过后,赵维军大面积伤口出现感染化脓,人也高烧不退,再次陷入了昏迷。考虑到他的情况,医生们决定将赵维军送到后方条件更好的医院进行救治。于是,几名医生护士抬着担架往后方撤去。
还没赶到后方医院,赵维军的情况就恶化了。他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很多时候意识模糊不清。随行的护士张茹一直照料着赵维军,看到他这一情况,心里已经有了不好的猜测。
1986年7月24日,赵维军罕见地清醒着,有些精神,他虚弱地问张茹:“甘肃在哪个方向?能不能把我的头朝着甘肃的方向?”
张茹小心翼翼地把他的头转向甘肃的方位,又听到他小声说:“爸妈,为国尽忠我做到了,我无怨无悔。只是我不能给您二老尽孝了,你们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
张茹听到这话,只觉得心酸不已。说完后,赵维军抬起眼皮,望着张茹,眼睛里有一种说不明的情感。他动了动嘴,却还是没开口。
张茹说:“你还想说什么,都说出来吧。”
这个今年才21岁的小伙子,他看着张茹,似乎有点犹豫,但还是轻声开口道:
“听说人这一辈子,没有爱情是不圆满的,我21岁了,还不知道爱情是什么,感觉有点遗憾。姐姐,我能拥抱你一下吗?”
张茹听后,没有任何犹豫,立即俯身环抱住赵维军,抱完后,她又在他的额头、脸颊和嘴角落下轻轻的吻。赵维军缓缓闭上了眼睛,临死前嘴角还带着淡淡的笑容,似乎真是了无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不久后,战地摄影记者王红走进老山战区进行采访。偶然机会,他与张茹相识,从张茹那里听说了这件事,心里震动不已,决心将这个故事告诉给全国人民。
他找到张茹,征得她的同意与配合后,补拍了一张当时那个画面场景的照片。最后,这张被命名为《死吻》的照片,出现在了全国各大报刊上。《死吻》中,背着步枪的女卫生员,拥抱着一位重伤战士,俯身前去亲吻。
这张照片一经刊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然而,也有人开始质疑,照片的布光和场景太过专业,应该是经过构思而非真实的抓拍画面。
后来,这张照片被选入摄影国展,但却因某些原因未能展出。而《大众摄影》杂志也曾有评委对此发表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评委认为这张照片所揭示出来的战争意义极为深刻,是难得的纪实摄影作品,另一方评委则认为照片是补拍的,而且照片内容与中国的情感表达有所不同。最终,《死吻》还是被取消了评选资格。
王红后来对这张照片曾多次做过说明:这并非新闻摄影,而是观念摄影。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人性的善良与温暖,对美好的期待,这一切都融进了这张照片之中。毫无疑问,这张照片带来的感情冲击和价值意义是巨大的。
二、两山轮战:炮火中的伤亡
然而,战争并不会因为一个个战士的牺牲就此结束,敌军也不会因为敬畏生命而去拥抱和平。老山战区的战事仍不停息。从1984年4月到1993年4月,9年时间,老山战场上牺牲人员数以千计。仅在1984年4月28日首次收复老山的那一场战斗中,解放军便牺牲了233人。
1979年2月,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一个月内,解放军便迅速取得作战胜利,随后撤出越南。这场失败却并未让越南安分守己。在我军主力部队撤退回国时,越南在中国边境动作不断。越军侵占中国老山后,在该地修筑坑道、掩体、铁丝网、步兵壕等工事,并配备了多种武器装备。
此后5年里,越军频繁骚扰中国,直接朝中国境内的学校、村庄和农场开枪射炮,造成我国边境军民死伤235人,数万亩土地无法耕作,五十多所学校被迫停课,边境百姓流离失所,有家不可归。
此外,越南不满足于已掌控的老挝傀儡政权,还向柬埔寨和泰国发起了进攻,试图建立“印度支那联邦”。而黎笋亲苏,背靠苏联,越南更是野心膨胀,目中无人。
鉴于此种情势,经中央军委研究决定,人民解放军对越发起还击,保卫边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区域和平稳定。
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的第14军和11军奇攻越军,仅用1日,昆明军区便拔掉越军设下的重重防线,又只用了5小时20分钟,攻上了老山主峰。此后的战事也十分激烈,在18日激烈火拼血战后,我军收复被越军强占的老山和者阴山,给越军的嚣张跋扈气焰带来严重一击。
然而,越军仍未消停。老山战役大败后,越军高层连续召开了三次会议,商讨对驻守老山的解放军的反击计划。我军为防止越军继续侵扰进犯我国,也为拖住越军对柬埔寨和泰国的攻势,决定继续在两山地区留守,给予越南军事压力。
当时,解放军已多年未参与大型战事,既是为练兵,也是为分散某一军区的作战压力,中央军委决定采取了轮战策略,让全国几大军区轮流到前线作战。
不久,越军向老山发起了两场反攻。
1984年6月12日,越军趁夜偷袭老山的近那拉阵地,驻守该地的连队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整个连近乎全军覆没。次日天亮后,我军以火箭炮迅猛攻射,步兵冒死前冲,奋力夺回了近那拉阵地。后来越军仍想反攻,但被我方炮兵死死压制,伤亡惨重。
第二次则是6月12日的松毛岭战斗。在近那拉阵地夺取失败后,越军又派了两个步兵团,往松毛岭阵地发起大规模攻击,企图攻下该地后从东面进攻老山。越军的炮弹密密麻麻地射向松毛岭,然而越军仍没讨到任何甜头,我方战士的英勇回击,越军死伤3000余名。
老山战场上,最大的一个战斗特点便是双方的炮火之猛。
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到1984年两山轮战之前,越军的炮兵对我方发起数百次炮击,累计发射炮弹2万8千多发。
在1984年的7.12大战中,越军调遣1万8千兵力,以松毛岭为主攻方向,兵分四路,从四个方向进攻。我军部署了12个炮连和4个坦克连,而越军则以炮群布下的猛烈炮火,进行扰乱射击。双方猛砸弹药,拿炮火对射。在那场战役中,一个上午,我军就打出去一万多发预备炮弹,后来又紧急调来几百辆卡车炮弹。
新中国成立来,一直将国防军事力量放在战略地位上。当时,我国进口了一种名叫炮位侦测雷达的装备,借助该装备,中国的炮火犹如装上定位器,能够精准地射向越军的炮群。越军的炮群阵地被重挫,却也使其进攻更加疯狂。在我军火力出现缺口时,越军便抓住机会冲上高地,企图突破我方的屏障。
不过,7.12战役最终仍以越军的惨败为结局。这一战之后,越南没有与中国对等炮战的勇气。然而,越南政府的霸权之心并没有被挫灭。
7月,中越边境丛林茂密,天气湿热,毒虫众多。这些越军作战的意志仍然十分坚定。他们能多日匍匐在热带丛林之中,即便全身被蚂蟥蚊虫咬烂也不退缩,而且还多次发动了自杀式袭击。
越南国力衰微,有些越军甚至没有军服、也没鞋穿,身上挂着手榴弹、枪弹和刺刀等各类武器,就冲了上来。哪怕战场上互为敌人,我军战士看到这样的场面,也不免心里五味杂陈。
此后,我国南京军区、济南军区、兰州军区、北京军区和成都军区相继调遣军队开赴边境,与越军进行轮战。
赵维军则是兰州军区第47军的一名士兵。
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1965年,赵维军出生于甘肃省榆中县。在20岁那年,他选择了参军入伍,并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86年4月30日,兰州军区第47军,共3万兵力被调至前线,此时的赵维军是47军141师421团的一名副班长。
在正式上战场之前,47军先在文山州进行了战前集训,随后开赴梁山,接替济南军区67军的边防作战任务。
赵维军所在连队被分配在了松毛岭,负责松毛岭的一线防守。松毛岭,是中越对战的战略位置,位置关键,驻守该地的士兵自然面临着更艰险的敌军进攻。
战场上不可能有舒适的日子。老山的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让士兵们的生活极为不适,而越军几乎没有停过的炮火,已成为他们的日常“铃声”。而在震耳欲聋的炮火后,他们也无法松懈,因为马上就会迎来越军的冲锋,或者偷袭。
4月驻守松毛岭,短短3个月内,赵维军与战友们经历这样的炮火攻袭近百次,迎来的炮弹更是上万发。7.12大战,重挫了越军的炮火作战信心,自此我军士气更盛,也获得短暂的喘息时刻。
然而,赵维军没能看到我军最后的胜利。
那日,越军发动了一起常规炮击,但这次,一枚炮弹直接落在了赵维军身边,并引爆了地雷。他当场昏死过去,即便战地医生进行了紧急救治,仍未能抢回他的性命。
他牺牲时,才21岁,还没有体会过人生的很多美好与幸福。生命最后一刻,他内心仍然怀有对爱情的好奇与期待,最后向随行的护士姑娘提出了那样一个不情之请。
而那名护士姑娘张茹,也没有任何犹豫和扭捏,完成了这名为国牺牲的英雄战士的心愿。那其实是他们两人的第一次拥抱和亲吻。为了国家,他们奔向了战场,放弃了普通人的幸福。
赵维军牺牲,不负家国,魂归故里,而活着的张茹,则继续奔赴在各个战场上。
张茹与赵维军同岁,江苏扬州人。说起来,张茹的家世不错,她的外公是一名老红军,父母也是航空科研工作人员。努力学习,考入名校,她的未来一样光明无比。然而她却在18岁那年就入伍了。两年后,20岁的张茹便到了云南,参加两山轮战。
虎父无犬子,一家建国之才,张茹又怎会让人失望。她成为崂山战场的女子救护队队员,医护人员是与死神作斗争,而战场上的重大伤势,更触目惊心,更需争分夺秒。而且随时还可能面临敌军的袭击。
从小被家庭保护得很好的张茹,在战场上全然没有任何娇气与胆怯。赵维军只是她抢救的众多伤员中的一个战士,除此之外,她还抢救过一等功臣徐良、排雷大王骆牧渊等人,曾荣获集体二等功与个人三等功。
1993年,两山轮战结束。十几年的边境之战,十几年的战火纷飞,终于换来了和平与宁静。张茹坚持到最后一刻,才从老山战场上退下来。
从山区回到城市,从残酷的战场回到平静的日子,退役后的张茹做着正常的工作,享受到了来之不易的幸福。然而,时间虽永不停息,但有些记忆却埋藏心底无法抹去。
她时常会与当年的战友们一起去祭拜牺牲的烈士们,每次站在他们的墓前,她都难以抑制内心的酸涩。不仅是赵维军,8年的战场生涯,张茹亲眼目睹太多鲜活的生命在她面前离开。
她和其他的战友们回来了,牺牲的他们却永远地留在了老山。有时候,她会想起当年赵维军战士牺牲前,即便身体无法动弹,也仍然要望向老家甘肃的方向。她终于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了——替牺牲的战友们去看看他们的家乡,去看看他们的亲人,了却他们内心最深的愿望。
2011年,年近半百的张茹发起了一场“使命之旅”。她收集了当年战友们的资料,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然后出发了。整整5年时间,她的脚步遍布全国9个省份,32个县区,拜访了43个烈士家庭。
如今的中国,靠强大赢得了和平与宁静,靠发展走向了繁荣和昌盛,这一切,应当让他们也看到。
2015年劳动节的时候,张茹和全国各地的战友们来到了甘肃榆中县烈士陵园,赵维军烈士安息在此处。
张茹蹲下身,抚摸着赵维军的墓碑,眼眶溢满眼泪,她缓缓说道:
“为国捐躯的战友们啊,我是你们的精神血亲!29年前我拥抱你的那一刻,你是否能听到我的心跳。如我能留住你的微笑,我愿意一直抱着你,尽管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拥抱。”
赵维军与张茹,是中越边境战场上所有战士们的缩影。兰州军区第47军在老山战场上,共歼敌2440人,伤敌4151人,击毁越军火炮302门。而第47军牺牲了149名战士,另有892名战士负伤。而整个中越战争中,我方伤亡数字更是让人痛心。
去年,戍边战士陈祥榕牺牲时未满19岁,在他的日记上,曾写下一句让无数国人动容落泪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当时写下这话时,班长还笑着问他,你一个新兵,怎么喊这么大的口号。这位出生于2001年12月的小伙子坚定回答道:“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而最终,陈祥榕用生命真正地践行了自己的战斗口号。
致敬所有的战士!战争年代,我们信赖你们,和平年代,也绝不遗忘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