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6 09:19:00
1961年,开国上将杨得志收到一封来自荆州一个农村的信,信件的署名是一位曾在长征中担任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团长的侯礼祥,当时杨得志是红一师师长;后来在1938年,侯礼祥还被任命为八路军总部警备第一团副团长,可以说他的资历完全配得上当开国将军。
不过当时杨得志将军早以为侯礼祥在抗战中牺牲了,因此收到这封信时他非常惊讶,激动得热泪盈眶。而侯礼祥在信中向杨得志求救,称自己被当成了特务,需要老首长为自己证明身份。
杨得志二话没说,赶紧写了一封回信为其证明身份,同时为他证明的还有杨勇上将。
但是从此之后再无消息,杨得志很是挂念,然而军务在身,加上荆州太远没有办法亲自前往,只能把这件事默默地埋在心里。
杨得志
1971年杨得志调任济南军区司令员,一天他突然接到军区大门哨兵的电话:
“首长,门口有个老人说是您老部下,叫李祥。”(最早填写档案时写的是“李祥”)
李祥?杨得志立马反应过来是侯礼祥,于是赶紧让哨兵把他带到自己的办公室。杨得志非常激动,毕竟是30多年没见的红军老战友,还没等哨兵把人带到,他自己倒是走出办公室亲自去迎接。
两人刚一见面就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
和杨得志整洁的军容比起来,衣衫褴褛的侯礼祥几乎没有军人的模样,完全是一个老农民,看到这一幕杨得志也知道老战友这些年过得不好,心里有些心酸:
“六一年的时候你写信给我,联系怎么突然就中断了?”
听到老首长这样问,侯礼祥也是止不住流泪:“杨司令啊,你是不知道他们把我打成特务,反革命了,我是想联系你也联系不上,我这次来,就是希望你把我这顶‘反革命’的帽子给摘了。”
杨得志知道他受了很大的委屈,于是说:“好!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办到!”
侯礼祥(右一)杨得志(中)
杨得志再次为侯礼祥写了证明材料要求当地政府恢复他的荣誉和待遇,走之前还请他吃了一顿饭,并给了他200块钱和二十斤粮票。
1973年八大军区的司令轮换,杨得志成为了武汉军区的司令员,1974年杨得志以军区司令员的身份视察“三线建设”,在荆州军分区的时候,他立马想到了侯礼祥。
杨得志叫来荆州军分区司令员粟侠辉,让他去帮忙寻找侯礼祥,最终在江陵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侯礼祥。
杨得志非常高兴的组织了当地的县委,在县委的餐厅里和侯礼祥见面。
“老战友,你过得还好吗?”
“老首长,不好啊,住不好,吃不饱,连病都看不起了!”
杨得志非常吃惊,赶紧问:“我不是给你证明了吗?你的待遇还没恢复吗?”
“县里领导不批呀!”
杨得志
在场的县委领导这才知道自己犯错了。
原来在1939年侯礼祥负伤之后就转业到了地方江陵县委工作,1940年县委给他安排了一个地下工作,以国民党伪联保主任的身份协助洪湖地下组织展开工作。
不过由于家里遭到小偷,偷走了装有身份证明(军官证、残疾军人证等)的皮箱,加上地下组织遭到敌特破坏,侯礼祥就这样和组织失去了联系,也没有办法证明身份。
解放后,虽然他曾告诉周围的人自己以前是红军的团长,但是当地政府向上核查身份时并没有找到“侯礼祥”的名字(登记的时候档案上写的李祥);而且又加上他曾在伪政府机构工作过,因此被怀疑成特务。
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他是特务,顶多说他犯过错误,但大家都不信任他,即便拿到了杨得志的证明,大家也都怀疑那是伪造的。
就这样,侯礼祥一直生活在误解和歧视中,直到杨得志亲自到来看望他。
红一军团
杨得志了解到详细的过程后,对着在场的人说:
“这是我的老战友,侯礼祥同志,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当过红军团长,还在打腊子口时救过我一命,他也为革命多次负伤,他的身份我证明!”
县委领导们也感到非常愧疚,表示立刻成立专案组,落实解决侯礼祥的问题。
很快越来越多的老红军听说了这件事,纷纷写来证明材料。县委领导经过多方的走访,详细记录了侯礼祥过去的事迹,并分发给当地机关和学校推广学习,侯礼祥也多次被邀请前往演讲。
生活上,县委也补全了侯礼祥应得的待遇和名誉,还帮他盖了三间大瓦房,每个月都有生活补贴,看病的钱也全部由县里报销。
村民们也从此对他刮目相看,侯礼祥终于摘掉了“特务”和“反革命”的帽子。
不过侯礼祥也有自己的遗憾,因为几十年没有和党组织联系,被自动退党,原则上不能恢复党籍,这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