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3 18:03:01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张开双臂,拥抱了全世界。相应的,海军的国防作用,越发重要。一支正规化、现代化的海军,是保卫国家发展的必要力量。
可是,1976年之后,海军的装备老旧、军队人员军事素养低、海军相关军事基地建设落后等等问题,让海军的现代化改革,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临危之际,上将刘华清,披挂上阵,“我是海军司令,不是旅游局长”的导引了一场气吞山河、卓有成效的改革。
在网络上,有一张让无数中国人深有感受的照片,那是一位老将军,踮起脚、前倾着上身,看着美国的航母。眼神中的渴望和期盼,反衬出当时中国海军的现状。
这位老将军,就是刘华清。
刘华清
刘华清,中国的“现代海军之父”“中国航母之父”,中国海军的现代化改革、中国海军的强势复兴,他居功至伟。他曾说:“作为军人,我没有让军装沾上污点。”
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到1989年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领导中国军队国防科研和高新武器装备研发。
刘华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国军队的改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党和国家的坚决拥护,对人民的纯粹热爱,让他为祖国的建设,奉献终生。
可是,中国海军从积弱到强盛,哪有那么容易,开辟新局势、树立新中国的海军战略,哪有那么容易。
刘华清
陆上猛将变海军司令
刘华清生于湖北省黄安县的一个贫苦家庭,在学堂学习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了进步思想。十一岁的时候,刘华清就成为了红色交通员,担任了村里的儿童团团长。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后,刘华清便在湖北参加了前线战斗,并随军参加了长征。
刘华清作战英勇,不畏艰险,曾经单身策马,在敌军城寨下,单凭一张嘴收编敌军。
他还有着丰富的政治宣传经验,曾组织刻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先遣队北上抗日宣言》《战士报》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人民,配合反“反围剿”斗争。还把红军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写成歌曲,传唱至今。
刘华清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华清先后出任了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以及冀南军区的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六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务。
在轰轰烈烈的“百团大战”中,刘华清带领后勤部队,给前线作战的部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军需物资,并且带领部队自给自足,渡过了艰难的日军“大扫荡”。
解放战争时期,刘华清率部参加了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为打败国民党,建立新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此期间,刘华清出任了许多单位的政治部主任。
刘华清
而后,根据中央的安排和军队发展的需要,为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军事人员的军事素养,新中国成立后,刘华清受命,出任了许多军政大学的负责人,为人民解放军,特别是西南军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政干部。
1952年,刘华清先是由西南军政大学调往大连海军学校,任校党委书记。此时,功勋卓著的刘华清的身份,发生了一次大的改变,正式迈向了海军。
对他而言,这无疑是个极大的挑战性,当接到任命时,刘华清自己心里也在打鼓,首先年轻已经偏大了,其次,本身就是个“旱鸭子”,极度缺乏海军专业基础等。
不过,是命令,就得执行。
刘华清
其实,中央的选择是有全面的考虑的,刘华清有着丰富的组织经验,更有在学校任职,教育培训的经验,此后,海军的发展,需要非常全面的理论知识。刘华清不管是从履历还是个人经验来说,都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两年后,刘华清被派往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虽然不通俄语,但是,革命精神,和为国效力的决心,都不容他退缩。
在留学期间,刘华清非常用功,成绩优异,13门考试课,10门优秀,3门良好。学成归来以后,刘华清被任命为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
刘华清
这是刘华清第一次正式在海军中任职。此后,刘华清被调任潜艇研究院担任院长。不过,后来,军队体制发生了改变,潜艇研究院归于国防科,刘华清也离开了海军,从事有关于国防科研等相关工作。
但是,刘华清与海军的缘分,可不止于此。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所有人的工作重点都转移到现代化的建设中,海军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也刻不容缓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
海军改革的进展非常缓慢,起初,中央军委委派上将叶飞担任海军司令员,在叶将军的改革下,海军的工作已经慢慢有所起色,但此时,叶飞将军的身体状况却已经不支持他继续繁重的工作。
而世界局势的发展,已经给我国海军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海军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海军的改革发展也越来越急迫。
如何选择一名优异的能够接替叶飞将军的海军司令,是海军发展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第一步。
此时,刘华清,必须要回到海军了。
叶飞
刘华清将军,有着丰富的前线作战经验,魄力非凡。有着丰富的政治宣传经验,对军队的管理也得心应手;曾在军政大学中任职,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有丰厚的经验;曾留学苏联海军学校,主持编写修改海军40余种条令、训练大纲和教材,理论知识扎实。
曾任国防部研究院院长,带领研发新型舰艇和其他武器装备,有超前意识;而且出任过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不仅有威望,有战略眼光,而且深知党中央对海军发展的方向和期许……
1982年,中共十二大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如期召开。彼时,已经身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早早到了会场。
当邓小平走过刘华清身边时,特意对他说:“你还是回海军工作,海军问题不少……”海军,刘华清也一直在关注着它的发展,他也深刻地了解,当时海军存在的问题,不只是“不少”,而是“非常多”。于是,陆战的猛将,真正成为了海军司令。
邓小平、刘华清等人
巡查各地,“我是海军司令,不是旅游局局长”
1982年10月6日,刘华清就任海军司令不到二十天,便下决心下部队进行巡察。刘华清将军深知,海军发展停滞不前,不只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各地的海军自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摸清海军的“家底”,真正深入地掌握现状,对症下药,才能彻底打破桎梏,解决问题。
第一站,便是旅顺基地。这里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都非同寻常。旅顺基地,曾是北洋水师的母港,当时是北海舰队的驻扎地,二十年前,刘华清曾在此任司令员,是基地的最高军事长官。
北海舰队
当将军再次到达旅顺基地时,感慨万千。一方面感慨岁月如梭,沧海桑田,往事随风,另一方面感慨的是,这里竟然还是老样子,二十年过去了,码头还是那个码头,还能看到二十年前的舰艇。
故地重游,“还是老样子”,多么值得深思。刘华清当即安排随行的基地领导,“百年老港该搞点建设了”,要扩建、要挖泥疏浚,要退役老式舰艇……
随后,刘华清登上了东北地区海防前哨的海洋岛,当得知驻岛的水警要把大港湾分成小港池的计划后,刘华清当即叫停,这样的天然海港,可供大型舰艇驻泊,分成小港池得不偿失。
北海舰队
此后,刘华清又来到了小长山岛。彼时,这个地方正在建设一个快艇支队基地,这个港池的工程投入已经近亿元了,工程进度还没有进行到一半。刘华清当机立断,又叫停了这个项目。
近亿元的投入打了水漂,但是如果不停建,还得投入更多,而且港池面积太小,根本不可能容纳一个快艇支队,这个工程,就是个完全不应该的投入。军费有限,该停就必须要早停。
同样,在渤海海峡上的一个小岛修建的舰艇洞库,因为沙石流处理不当,大门竟然需要一个排的兵力才能将就打开,而且打开大门之后,沙石流接着就把洞口堵死了,这样的军事工程,能不让人恼火吗?刘华清异常愤懑,又叫停了这个地方的建设……
刘华清
后来他又去到一个基地,这个基地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明明是中国近海的南北航道要冲,水道密布,明明是“东海巨障”,战略要地,却是到处挖洞盖房。
很多海防工程,没有做调研,没有做定点,没有做计划,就走一步看一步,一边设计一边施工,有洞库建成之后,因为回淤严重,接着就报废的。很多无谓的花费,见不到应有的成果,就是因为这些无谓的军事建设,怎能不改?
春节过后,刘华清又继续了他的巡查。但是,春节的祝福并没有带来多少喜意,海南岛榆林军港,南海舰队最好的港湾码头,但是改造没有跟上,驻泊军舰拥挤不堪。海南岛其他的军港的现状更难以启齿。
刘华清(中)
洋浦港能够停泊大中型舰艇,没有改造;清澜港航道长,外面可以兴建大型码头,但码头却建在里面,港池被泥沙严重堵塞,危及出港安全;田独港港池小,不足以应对突发事件……
水警驻扎区没有正规的军港,只有简易码头,刚建起的军港码头就被淤泥堵塞,在建的港口也没有经过仔细论证,存在很多选址不合理,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与之相反,每个地方的新的营房建得倒是不错。
清澜港
此后,刘华清来到了旅游胜地,素有“仙山琼阁、海市蜃楼”的蓬莱。
刘华清不是来赏风景的,他径直来到了烟台基地的军港码头。放眼望去,怡人的景色里的港口外,两艘舰艇停泊在了航道上。
询问得知,因为潮水不够,舰艇停不进码头。而这个港口是个浅水湾,竟然驻扎着一个舰艇大队。
码头
基地的领导解释道:“这里正好坐落在蓬莱阁风景区,这么好的一块地盘丢了太可惜了。”刘华清听闻,回道:“我是海军司令,不是旅游局局长!”
刘华清当即作出指示,这个地方是好,不能丢掉,做什么其他用处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但是这个舰艇大队必须裁撤。
一路走来,越巡查问题越多,刘华清的脸色越发浓重,痛心疾首。“决策失误,给海军的建设带来多大的灾难呀!”
海军部队
收拾摊子,重新整治
一年多的时间,前后六次出巡,刘华清的足迹遍布近两万的祖国海防线。从辽东半岛到东海舰队,从南海舰队,再到山东半岛,还有各地的海军部队和院校,刘华清总算了解了这一摊子问题。
刘华清重视海港军港,是因为他已经以超前的眼光和高远的战略思想,认识到军港的重要性。但是,海军的问题,不仅是军港建设落后的问题。
部队指挥机关臃肿不堪,但是责任不明;舰艇落伍,而且小型舰艇居多,中大型舰艇少,活动覆盖范围大大减小;缺乏锻炼,海军军事素养偏低,作风松散,而且各级的指挥官思想观念和指挥手段严重落后;装备缺乏管理,海军专用飞机少;手勤保障手段落后,供应不足……
南海舰队
面对如此多困难,可想而知,私下里,刘华清需要动多少脑筋。可是对外的时候,刘华清确实满怀信心。
“创海军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时机已经到来!”他的改革核心,可以总结为两个字,“收”,收拾烂摊子,“缩”,缩短战线。
一声令下,小型港口暂缓扩建或新建,台套老式舰艇和装备,然后精兵简政,消庸裁劣,运用现代化的方式改善后勤补给,同时以新标准新制度新方法进行海军训练……
不仅如此,刘华清还非常重视海军装备的自主研发,推动成立了一批海军学术科研机构,参与领导了一大批新型的舰艇、飞机、导弹、以及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等高新军事技术的研发。
刘华清凭借自己的胸怀和格局,胆识和气魄,视野的才华,在中央的支持下,对整个海军进行了“大手术”,成就了我军海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改革。
刘华清诞辰100周年
数量建军转变成为质量建军,近岸防御转变为近海防御,真正在海军以及全军上下,树立了海洋意识,确立了中国海军的战略理论。
四十年前,刘华清踮起脚才能看一眼美国的航母,而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航母,我们也拥有了强大的海军,盛世如将军所愿,虽然他没有亲眼看到如今海军的强盛。
但是,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位对中国海军的发展起到里程碑意义的老人,我们会永远记得,这位为祖国发展奉献终生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