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9 09:05:02
▲刘贺墓中出土的简牍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刘贺墓中
曾出土了5200余枚简牍
近日
海昏简牍研究团队
从这些简牍中释读出一封诏书——
国除诏书
据诏书整理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杨博介绍
这是迄今发掘出土的
首份西汉国除诏书实物诏书
记录了刘贺去世后
海昏侯国除国的历史
其中一些内容为史之未载
如刘贺的去世时间
▲图为墓中刚出土的残牍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诏书木牍形制为汉一尺
(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3厘米)
书写格式为两(竖)行
书写文字为隶书
是标准的“罪免”诏书
国除诏书的流程为
地方官员提议
→中央官员会议
→皇帝同意后成为最高意志
→向地方逐级传达
有着清晰的成文过程
与确切的转发记录
基本构建出较为完整的
汉代高等级文书成文流程与传达体系
▲经过初步清洗修复后
部分残牍的红外扫描照片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杨博介绍说
国除诏书提供了刘贺及其家族的
史实、昌邑王国与海昏侯国的基本状况
刘贺“九月乙巳死”
昌邑王国“合六县以为国”
海昏侯国“数水旱
多灾害”等均为史之未载
可补《汉书》记载之缺失
研究人员推断
刘贺死于“九月乙巳”
即公元前59年的九月初八
当时使用的历法是武帝朝新造的“太初历”
▲刘贺墓中出土的简牍
诏书中还明确记述了
刘贺去世后
豫章太守廖为海昏侯国存灭的上书
“大鸿胪初上子充=国=疾死复上
子奉=亲=复疾死是天绝之”
(注:“=”为重文号)
可与《汉书·武五子传》的内容相印证
而结合“国除诏书”
下发到豫章郡的时间
“十月甲申(十七)”
可推算由刘贺及其两个儿子
刘充国、刘奉亲的去世
到海昏侯国除国的时间
间隔前后不到四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