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5 19:52:02
在河南有这样一位母亲,由于儿子生活不能自理,她照顾孩子50多年如一日,自己都已经80多岁了,还在担心以后儿子没人照顾。这个伟大的母亲叫彭外妹,这个孩子叫彭伟庆。
一岁半的时候,彭伟庆因为一场高烧患上了癫痫,而癫痫属于慢性反复发作的病症,很难治愈。彭外妹和丈夫彭精为了照顾儿子,付出了百般心血,最后不得不把儿子关在笼子里,这一关就是40多年!
80多岁的彭外妹给儿子彭伟庆喂饭
这件事被媒体知道后,彭外妹老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好坏都是自己的儿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如此深情的父母,为什么一定要把儿子关在笼子里?这么多年来,彭家都经历了什么?
先说彭外妹和丈夫,彭外妹的祖籍在广东,彭精的祖籍在河南,但两个人却在马来西亚相识。彭外妹跟随家族长辈在马来西亚念书,而彭精则是在马来西亚工作。
两个年轻人在异国他乡一经认识便坠入爱河,等到彭外妹毕业后,两个人在扶桑花的见证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一对新人成家后,连双方父母的面都没见过,到底有些不妥。在中国人的思想里,父母在不远游,于是彭外妹和丈夫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彭外妹和儿子彭伟庆
1953年春,彭外妹和丈夫从马来西亚经广东,先回了自己娘家,然后跟随彭精来到了他的家乡——河南郑州。由于夫妻俩有学历,有工作经验,很快就在郑州落稳了脚跟。彭精在当时的国棉一厂做会计,彭外妹则成为国棉一厂的技术骨干,两个人的小日子愈发红火。
之后,彭外妹连续生了三个女儿,个个聪明伶俐,讨人喜欢。夫妻两个对孩子也非常呵护,但在彭精的心里,一直有些遗憾,他们老彭家是三代单传,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有个儿子才能为家族延续香火,所以,他虽然对女儿很好,但内心深处还是渴望能有个儿子,不过他一直没有对妻子提起过,怕给妻子太多压力。
1964年,彭精的愿望终于实现。这年彭外妹33岁,她生下第四胎,是个白白胖胖的儿子,这让彭精开心不已。夫妻两人还特地找大师算了一卦,给孩子取名叫彭伟庆,希望他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
彭伟庆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还是唯一的儿子,彭伟庆一出生就受到家庭全方面的关爱,夫妻俩把他当宝一样宠着、护着。彭家的经济条件还不错,在外人眼里,这个六口之家儿女双全、生活和美,一时间羡煞旁人。
然而,老天总是喜欢捉弄人。
1966年,彭伟庆还不到两岁的时候。一天,彭外妹和彭精正在厂里干活,他们的大女儿突然跑来,说是弟弟发烧,在家里哭个不停。
由于彭外妹的工作暂时脱不开身,又想着只是发烧,应该没什么事。便由彭精一人回家照顾儿子,夫妻俩这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儿子的一场发热竟然成为他们一辈子的痛。
彭精回到家,想到之前女儿发烧的时候,都是按照老人们说的方法,用毛巾沾着煮过葱白的开水给孩子擦身体,屡试不爽,非常管用。
这次,看着发烧的儿子,彭精想着跟之前一样,就是一场小病,毕竟自己从前三个孩子都是这样养过来的,便如法炮制,还另外用湿毛巾敷在孩子额头上,把儿子抱在怀里等着高烧退去。
半天过去,彭外妹都下班回来了,夫妻俩发现躺在床上的孩子已经睡着,但身上更加滚烫了,满脸通红,意识也有些迷离,没有一丁点儿好转的迹象。
彭外妹把孩子叫醒,想用勺子给他喂点水,却发现孩子连吞咽的力气都没有。这可急坏了夫妻俩,彭外妹搂着孩子一夜没合眼,不停地用毛巾给他擦身体,直到第二天,俩人看孩子还不见好,才想起来抱着孩子去医院。
彭外妹和丈夫也是大意,如果在孩子刚发烧的时候就送去医院看病,或许还来得及。
遗憾的是,他们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彭伟庆的烧退了,但却被疾病纠缠了一辈子。彭伟庆被诊断为大脑炎,还伴有癫痫,智力将永远停留在1岁。
彭外妹给彭伟庆喂饭
夫妻俩对此后悔万分,非常自责,但事已至此,好歹孩子没有生命危险。孩子醒来之后已经不认识家里人了,之前会叫爸爸现在也忘了,还没走两步路就会摔倒。
从此,夫妻俩便开始带着儿子四处求医问药,家里的积蓄花光了,还借了许多外债,孩子的病就是不见好。
从此,经过郑州西二街国棉一厂家属院的人,总能听到几声“嗷嗷”的怪叫声,住在周围的邻居也从开始的反感到无奈,加上同情夫妻俩的遭遇,也都适应了。
彭伟庆一刻都离不开人,生活完全不会自理,大小便都不能控制。彭外妹和彭精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照顾儿子,夫妻俩此时三十多岁,头发却已经白了小半,家庭的变故让他们心力交瘁。
彭外妹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三个女儿早早就开始帮助父母分担家务,还会照顾弟弟,非常懂事。一家人都盼望着彭伟庆快些长大,这样他的病情或许会有所好转。但是大家发现,情况竟然越来越糟糕了。
彭伟庆小的时候,家人还可以把他放在床上、抱在怀里。可等到彭伟庆十多岁,个子长开了,就不太好照料和控制。
他还是不会走路,没有一点平衡,有时候还会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这给彭伟庆的姐姐们多多少少带来一些影响,三姐从小就内向自卑,因为弟弟的事情在学校受到同学嘲笑,让人心疼。
不仅如此,进入青春期的彭伟庆,个子比姐姐都高,力气也大,还有狂躁症。彭伟庆经常不分场合和时间,大喊大叫的。在家里跟姐姐抢东西,抓姐姐的头发。在外面,就会看着陌生人吐口水,有时候距离近了,还会抢他们手中的东西。
一来二去的,搞得周围邻居对彭伟庆一家人都避之不及,特别是看到彭家人带着彭伟庆出来的时候,就像躲瘟疫一样绕着走。还有不懂事的小孩子,跑来跑去地喊“彭伟庆是傻子、彭伟庆是疯子”之类的话。这让彭家的人又伤心又无奈。渐渐地,他们就不带彭伟庆出门了,让他一直呆在家里。
但是,这样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家里,彭伟庆有时候会砸东西,做出很多疯狂的举动。任凭彭外妹每天都苦口婆心、一字一句地教导儿子,也不管用,因为彭伟庆或许都听不懂妈妈在说什么。
有一次,彭伟庆的三个姐姐都不在家,彭外妹夫妻俩下班回来,看到地上满是玻璃碎子,彭伟庆的胳膊上都是血,他正拿着地上的玻璃渣往自己身上扎。一整套玻璃杯都被儿子打碎了,地上一片狼藉。夫妻俩赶紧把儿子送到急诊室进行包扎,回来后,夫妻俩忧心忡忡,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彭伟庆
儿子身边一刻都离不开人,否则他就有可能伤害自己。可是夫妻两个工作忙,女儿年龄大了,也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安排,没人能一直看着彭伟庆。
这时,彭精想到,自己之前在报纸上看到农村有人给孩子绑起来的新闻,于是便和妻子商量,要不白天家里没人的时候,也把儿子绑起来,这样他就不会伤害自己。毕竟自己家住在三楼,万一哪天儿子从窗户爬出去,有跌落下楼的危险。
此后,夫妻俩上班的时候,就用绳子把儿子的手绑起来,把他放在床上。可是,这样没有用,他们回来发现,儿子把绳子咬得不成样子,牙都出血了。
看着儿子的模样,彭外妹夫妻俩经常忍不住流泪,他们后悔当初没有及时送儿子去医院,不然,现在肯定不是这般模样了,他们觉得对不起这孩子。
后来,夫妻俩实在无奈,决定把孩子关在笼子里。这样他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再伤害其他人。
彭精找来一个木匠,请他做了一个,大概有1米多高的木头方笼子,只留一个小门。彭外妹含着泪把儿子哄进笼子,关上门的那一刻,她的心撕心裂肺地疼。
被关在笼子里的彭伟庆或许知道自己被禁锢了,便一直反抗。他发出“嗷嗷”的叫声,使得邻居们深受其害,但是大家都是工友,又是多年邻居,也都忍下来了。
站在邻居们的角度,碰上个这样的邻居,也是无奈。夫妻俩也自知对不住大家,经常过年的时候给邻居们送些年货。
但是时间久了,彭伟庆就不会那么轻易地再进笼子里,夫妻俩索性晚上就让儿子在笼子里睡觉。
一天,彭伟庆不知道怎么折腾,或许是他不停用头撞击笼子,脸上有好多伤痕不说,头还被卡进两个木条中间。这可把夫妻两个急坏了,彭精赶紧把木条锯断,好让儿子的头得以出来。夫妻俩实在心疼孩子,就把孩子放出来了。
出来后的第一天,彭伟庆看到父亲在厨房切菜,就过去夺父亲手中的刀,彭外妹看到后急忙过去阻拦,没想到被儿子一拳打在眼睛上,彭外妹差点因此失明。得知彭伟庆被从笼子里放出来,邻居们也提心吊胆,看此情形,还是要把儿子关起来。
彭精找来木匠做了一个更结实更大些的笼子,还用木条在四面做了加固,只剩下密密麻麻的缝隙,这样儿子的头就不会再卡住了。他还在里面给儿子铺上棉垫子,防止儿子伤害自己。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折腾,彭家就没过几天安生的日子。就在大家以为可以安心的时候,麻烦又出现了。
彭伟庆在笼子里不停反抗,狂躁症发作的时候,他把笼子里的棉垫子撕扯得到处都是,还对着笼子又摇又啃,木头条子都被捶打得变了形。
1981年,彭伟庆17岁,他的智力如同襁褓里的婴儿一样,而且没有一点自控能力。狂躁症发作时的彭伟庆就如同一头失去理智的猛兽,让人觉得害怕。
彭伟庆
一天早上,彭外妹起床看儿子,发现他嘴巴周围一片血糊糊的,木笼子上沾满了血迹。无奈,夫妻两个又为儿子换了一个新笼子。
这次,他们专门请人用圆柱钢管焊了一个结实的铁笼子,这个笼子的面积跟一张单人床大小一样,高有1.7米,钢管之间的空隙,刚好够彭伟庆坐下时伸出手脚。而且,他们还特意给笼子装了滑轮,方便推着彭伟庆在家里活动。彭伟庆在这个特制的笼子里一住就是40年。
彭外妹和丈夫要照顾他吃饭、大小便,而彭伟庆却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叫。
岁月不饶人,2002年,彭精因病去世,临死前还念叨着儿子的名字。三个女儿都长大了,分别成家,有了自己的生活。从此,照顾彭伟庆的担子就落在彭外妹一个人身上,她办了退休手续,从此专心在家照顾儿子。
二女儿嫁得离娘家近些,还能时常回来照看一下,帮衬母亲,但也是杯水车薪。
彭外妹要照顾儿子的方方面面。给儿子理头发、剪指甲、擦洗身子,一天三顿饭一口不落。时间一天天过去,彭外妹已经80岁了,给儿子换一回衣服要休息好几天才能缓过来。
彭外妹
女儿提出给弟弟找个保姆,可是彭伟庆认生,见到陌生人情绪会更加激动,就连他的二姐姐靠近,彭伟庆也会闹脾气。不过,这也让彭外妹感到欣慰,儿子一定是认识她的!
由于日夜操劳,年纪也大了,彭外妹的身体每况愈下,惹一身疾病不说,心力也不胜从前。她非常担心自己哪天走了,儿子没人照顾,也不肯去医院治疗自己的身体。
直到2019年,郑州市侨联对归侨人员的生活情况开展调查的时候,发现彭外妹家的情况,于是对其施予援助,老人才去医院进行了身体检查,而彭伟庆也被接到康复中心,接受科学的安抚和治疗,不再被困在冰冷的铁笼子里。
如今,彭伟庆住进了养老院,他的精神状况已经好多了。彭外妹余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听到儿子叫一声“妈妈”。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彭外妹说:“当妈的总不会丢下孩子不管。”这也许就是母爱的伟大吧!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的爱,是不求回报,不遗余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