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新能源车险保费“涨”“跌”之谜

2022-01-05 16:33:44

最近,关于新能源车险的讨论有点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有争议很正常,毕竟众口难调,众心难悦。但当争议异化为非议,且愈演愈烈,那就有必要好好说道说道了。

“省的油钱全变成保险了”“一夜之间暴涨!XX拉车主怒了”“新能源车不能买得起用不起”……这种讲话风格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很“吸睛”?扇风又点火,发发牢骚可以,借此绑架民意就不太光彩了。

针对网上铺天盖地的议论,一些车险公司三缄其口,不敢回应、不想回应、不能回应。有公司说,人家都不回应,“我”为啥要挑这个头?

鸵鸟把头埋进沙子就万事大吉了吗?

这是可以预见的舆情,业内不能没有预案,逃避更不是上策,反而容易给人造成“理亏”的假象,实为下策。

这也是向公众解疑释惑的好机会。当然,“回应”是个技术活,一不小心就容易深陷旋涡之中。笔者今天试着探讨一下。

“一夜之间暴涨”?涨和跌,代表着价格的两种波动形式,要描述涨跌趋势,自然要和“过去”的价格作比较。怎么比?比什么?这是比较的关键。

某品牌新能源汽车的一个车主称“保费一夜之间从8278元暴涨到1.4万多元”。表面上看,价格确实是“涨”了,但涨的动因在哪里?

首先,在新能源专属车险问世之前,新能源汽车一般按照传统车险条款投保,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很难单独投保。现在,电机、电池、电控这“三电”,作为核心部件,同时也是风险最容易集中发生的部件被纳入保障范围,车辆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期间的车损也被纳入承保范围,保障责任变大了,风险变高了,费率上涨实属正常。

同时,这种“涨”并不是基于同一个比较体系。就好比,在一场全国性考试中,有人做的“XX卷”,有人做的“XX卷”,试卷(合同)不一样,题目(条款)不一样,难度(保障范围)也不一样,分数的可比性就弱了很多。

其次,有些新能源车险本身价格较高,维修成本也高。比如,XX拉在车身上采用的为全铝一体式形式或钢铝混合式车身,要是发生事故和剧烈碰撞,很难用钣金修复,多半要全部换新,出险后的赔付金额要较其它车型更贵,保费自然水涨船高。

一个车主的保费上涨,并不代表整个行业保费的全貌,以偏概全不可取。

我们并不否认一些车型保费价格确实出现了上涨。一般情况下保费与车主违章次数、出险次数有关,保费是涨是跌因车而异、因人而异。

当前,还存在一种错误的论调,这种论调加上一些媒体不专业的分析可能会给一些车主带来错误的心理预期。

某保险公司在回答“专属条款保障增加了,那我的保费会变贵吗?”这一问题时,表示80%的车主基准保费会下降。这样的“回答”本身就很武断,也极容易成为被炒作的话题。

一些媒体就此片面(故意)解读为“80%的新能源车主的保费下调”,这是典型的误导,扰乱了正常的车险经营秩序。

车险保费由基准保费、无赔款优待系数、交通违法系数、自主定价系数等共同决定。不同保险公司的自主定价系数会有差别,这也会导致不同保险公司的保费出现差异。具体到消费者实际投保,必须要综合多个系数来看,不能用单一“数据”进行宣传。

值得一说的是,一些车主对保费价格涨跌感知的差异,也和车险综合改革后逐渐趋于良性的市场生态息息相关。

改革前,一些业务员会通过虚列费用、承诺“好处”等,违规给客户返点。现在,这块“费用”基本上被压缩掉了。但从车主的感知来看,他在乎的并不是保险合同上的保费价格,仍是自己实际支付的成本。

保费价格波动甚至上涨,对车主来说,显然是一种不愉快的感受。但只看到情绪,不理性分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更是不妥。

保费不是保险的全部。新能源汽车是个新生事物,新能源车险更是如此。市场对新能源车险的讨论如此热烈,恰恰彰显其对车主的重要性和巨大发展潜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不断积累,新能源车险将会迎来更多创新机会和空间,人们期待更丰富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

针对市场关切,行业部门、经营主体应主动作为、积极回应,和消费者建立起畅通、高效的沟通机制,共同营造新能源车险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多赢局面。

(保契)

BaoQi

投稿邮箱

baoxianqiyue001@163.com

微信交流

JZF012188

版权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文本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责任编辑:李琳琳


名酒招商网 http://www.3416.cn/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正阳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