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生前曾与他闹翻,葬礼却仅他来送别,三鞠躬后绕棺一圈离去

2022-01-02 20:15:11

吾爱柚子辅助网 http://www.52yz.cc/

真正的朋友无需多言,就算彼此之间因为意见不合而分道扬镳,也不会真正决裂。1986年,陈永贵因病去世,在他生前的嘱托下,家人们为他举办了低调的葬礼。

但是在葬礼仪式上,却来了一个很不一般的人。这个人穿着十分朴素,但是整个过程中他都是泪流满面,三鞠躬过后又绕了一圈便离开了,整个过程都能够看出他对陈永贵过世的悲痛之情。

得知他离开以后,陈永贵的家人们才反应过来。而这个人就是华国锋,一个和陈永贵有着很深渊源的人,陈永贵与华国锋的过往既有遗憾也有无奈,他们各执己见,却又互为朋友。

带领村民,艰苦奋斗

陈永贵出生于1915年,那一年正是内忧外患的一年,1920年,陈永贵的父亲带他来到了大寨,就是在这里,他有了人生的辉煌以及落寞。

陈永贵的前半生都非常普通,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和其他的农民一样,为了生计而发愁。

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陈永贵为八路军派送情报,而被日本人关进警察所时,在这里他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贾进。

贾进是一个忠贞不渝的共产主义信念者。后来在1948年,通过贾进的介绍,陈永贵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担任了大寨村的生产主任,他那传奇的一生由此便开始了。

陈永贵担任大寨村村主任后,他一心一意为了村民,办了不少值得学习的事情。他促成大寨村建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他在农业上大干苦干,带着村民们修造梯田,新修水利,别人不敢上的任务他去,别人不能完成的任务他能。

就这样,陈永贵带领着大寨村村民们每年都超过了国家要求的粮食生产总量。大寨村在陈永贵的带领下,数年被评为“粮食增产先进单位”。

在1963年,大寨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就在村民们都手足无措的时候,陈永贵站了出来,带领村民们迎难而上。

他坚决不要国家的救济粮,不为国家添负担,最后大寨村的粮食产量不仅保证了自己的需求,还完成了国家的生产限额,大寨村的事迹逐渐被世人们所熟知,他就是那个时代的农业标杆。

在那个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的时代中,他带领村民们不仅完成了自己的粮食产量,甚至还有能力上交给国家其余的粮食,陈永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就连毛主席也亲自接见他,后来就有了那句“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足以看出他当时名气有多大。

后来《人民日报》还发表了关于大寨村受到灾害,但是红旗不倒的文章。陈永贵和他的大寨被世人们所熟知,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一面志,是全国的农业标杆,是在大会上多次被作为榜样而提及的大寨精神,此时的陈永贵风光无限。

但是陈永贵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他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当了十几年的村主任,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竟然踏入了国务院。

成为副总理

1975年,60岁的陈永贵在第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

陈永贵在任职期间结识了很多高层的人物,其中就有上文提到的华国锋,华国锋当时被称作是主席的接班人,陈永贵又是一名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者,他自然而然的拥护和支持华国锋。

在华国锋担任主席期间,陈永贵和华国锋在工作期间配合默契,陈永贵也是华国锋坚定不移的追随者。

他们两个本来应该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但是在十年动荡时期却发生了分歧。后来在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的前夕,陈永贵选择提交辞职申请,辞去了副总理的职务。

突遭横祸

虽然陈永贵辞职,但是他的待遇还是总理级别的待遇,每年都会有固定的医生去帮陈永贵检查身体,在1985年,陈永贵被查出了癌症。

当时的医疗条件还不足以治疗那种肺癌,华国锋听说这一消息以后,立马起身前往陈永贵家中,去探望自己昔日的好友,可是陈永贵依旧乐观,笑着对华国锋说:“没事”。

他面对病魔无所畏惧,就像是当年带领村民抗击天灾一样,曾经的他不会害怕,现在的他更不会害怕。医生一直劝说陈永贵继续接受治疗,但是陈永贵觉得自己痊愈的几率不大,于是坚决不肯在自己身上浪费医疗设施条件。

就这样,1986年,陈永贵在北京去世,享年72岁。在去世的当天下午,华国锋就来了,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陈永贵虽说犯过一些错误,但是那也是受当时的局限和眼界。陈永贵做副总理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曾经主管过教育系统。

当时的教育部长反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应该每个礼拜抽出半天来做劳务,陈永贵就反驳说,半天社会劳动根本不算多,他看一整天都可以。陈永贵一心为了人民,他说的话就像方针一样指明了道路。

小结:

陈永贵和华国锋之间就算是有过分歧,但是他们有共同的信念和理想,所以他们的友谊并没有被磨灭,在陈永贵生病之后,华国锋担忧不已。

就算陈永贵之前犯过错误,但是他依旧是我们劳动人民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铁打的精神,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任何时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要有这样的精神,脚踏实地,艰苦向前,不畏艰险,只有这样才能在时代的潮流中屹立不倒。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正阳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