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8 20:36:40
江浙沪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最近,各地陆续公布半年度数据。没有意外,江浙沪的表现依旧十分抢眼。
2021年上半年,上海完成GDP2.01万亿元,增长12.7%;江苏完成GDP5.52万亿元,增长13.2%;浙江完成GDP3.46万亿元,增长13.4%。
三地加起来GDP共计10.98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达20.6%,去年上半年的时候,这个比重还只有20.4%。
形势不好的时候,需要江浙沪支撑大局,形势好的时候,更需要江浙沪多做贡献。
天下财赋出江南
如果从更客观更现实的财政收入来看,江浙沪的支撑作用更是达到了中流砥柱的地步。
2021年上半年,上海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31.51亿元,增长20.2%;江苏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47亿元,增长19.1%;浙江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14亿元,增长24.9%。
即便是在如此高的基数上,江浙沪的财政收入增速依然保持20个点的超高速增长。
要知道,同样的20%增速,从100块变120很容易,多赚20块就行,从1万块到1万2,需要多赚2000块,两者相差100倍。
当然,这里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财政收入地方留存部分,如果要看江浙沪对全国的财税贡献,由于半年度数据不公布,我们还得把时间拉长到2020年全年的维度。
2020年,全国仅有8个省份出现了财政盈余,对中央财政是正贡献,他们是: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天津、山东、福建。
从数量上看,江浙沪占八分之三。
但如果从实际财税贡献看,江浙沪贡献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净上缴中央税收。
2020年,减去转移支付,正向的8个省市共净上缴27820.54亿元。
江浙沪净上缴共14484.79亿元,比全国净上缴的一半13910.27亿元还多出了574.52亿。
简单来说,各地上缴中央的净收入,一半以上来自江浙沪地区。
要知道,江浙沪加起来,面积也就全国的2.2%,人口也就全国的12%。
自古便是富裕地
江南自古繁华,江南也自古重赋。
而江浙沪,作为最传统意义上的江南,历来是东中国最富裕之地。
南宋期间,江南仅在有限的平原地区之内就养活了近全国总人口22%的人民。
据《宋史·食货志》所记载,朝廷对江南征运的漕粮增至700万石,是输往京师总槽粮的82%。“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的。
(苏州园林)
到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担子更重了。
据明初资料记载,洪武二十六年,江南八府(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应天、嘉兴、湖州、杭州)征收米麦合计686万担,占全国总税粮的23.3%。各府中又以苏州为最,苏州一府缴纳的税粮将近全国的十分之一。
摊到每亩地,江南的赋税水平同样惊人,亩均税粮为0.143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倍还多。而苏州的亩均税量依然最高,达到0.285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9倍。
明成化年间各地运粮至京师400万石,南粮占80%,而苏、松、常三府又占南粮中的大部分。所以明人谢肇淛说:“三吴赋役之重甲于天下,一县可敌江北一大郡。”
到清朝,江南的中心苏州,凭借着大运河枢纽的有利位置以及当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成为了当仁不让的区域中心的商品集散地和初级产品加工中心。
随着1854年上海开埠,上海这座最大的港口开始了规模空前的崛起。江南,作为经济上的首富之地,也逐渐被长江三角洲这一更广大的地域概念所取代。
天下赋税,半出江南,时至如今,格局未变。
人人头上有担子
不看总量,看人均,江浙沪依旧是神一样的存在。
如果看人均GDP,2020年人均GDP前十强城市,只有两类城市,一类叫一线城市,另一类叫江浙沪城市。(此处笔误,第10为宁波)
如果按净上缴财税人均贡献算的话,2020年上海人均贡献22046.29元、浙江人均贡献6809.73元、江苏人均贡献5433.5元。
2020年,全国人均居民收入32189元,上海人民差点就贡献了一个全国人均收入。
顺便说一句题外话,就连现在天天喊急了、累的直喘气的山东,也人均贡献了850.7元,大家真的是不容易啊。
有做贡献的,自然也有需要支援的。
2020年,西藏以人均4.94万元、青海以人均2.21万元的数据,拿下人均中央净转移支付的一二位。
而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人民的最低工资标准最高一档为2010元每月,年均24120元,勉强超过青海人均拿的,需要翻一番才能达到西藏人民人均拿的。
(浙江乌镇)
江浙沪的人民,真的辛苦了!中西部地区的老铁,大家都要努力啊!
不久前,网上一个叫佛坪的县城火了,8000人的常住人口,2000人的公职人员,7000万元的财政总收入,8亿元的财政总支出。
虽然这只是个个例,但老铁们也确实要想想办法了,花钱一时爽,一直花钱,可就真的没钱了。
最终,需要强调再强调的是:以上只是纯粹的数据分析,真实情况当然不能这么看。
透过数据看本质,其实就是中国东南部已经全面工业化的各个省,拿着钱去支援中西部贫困地区,反过来,中西部的人民给东部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这实际上是一种相互补偿。
没有中西部地区源源不断劳动力和资源的输出,那我们靠人口红利支撑的那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毫无疑问会大打折扣。
总之,兄弟们都要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