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4 17:41:36
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http://www.igpwang.com/
2006年的10月13日,王光美在北京悄然离世,享年84岁。
王光美同志逝世四天后,中国扶贫基金会还给她颁发了消除贫困的“成就奖”。
9天后,王光美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许多对她有着崇敬之情的人们从五湖四海赶来为她送行。
在王光美的追悼会上,王光美的儿子刘源泪流满面,李敏、李讷和邵华母子前来为她送行。
看到昔日的长辈仙逝,他们心情十分悲痛,前来送别昔日的长辈最后一程。
一、王光美的追悼会
在王光美同志的追悼会上,出现了非常多的感人画面。告别窗前,悬挂着一幅关于老人名字的挽联——
“光明胸襟存正气于公于私可昭明月,美善心灵蕴大德为国为民堪立古今。”
挽联的落款是刘源兄妹。
在这场追悼会上,李敏、李讷、邵华、毛新宇等毛泽东的亲属第一时间都前来吊唁。
在接下来五天的吊唁时间里,李讷嘱咐她的儿子,也就是王效芝全程在场,帮刘源打理好这场追悼会。
在这场告别仪式中,93岁的原副总理谷牧不顾他儿子的劝阻,坚持前来送别王光美同志。
谷牧
97岁的老红军,李大爷在几个儿子的搀扶下,颤颤巍巍来到现场。
儿子本来说想要替他前来,但是他不肯,还在家发了一场脾气,说就算是坐轮椅都要来送别王光美。
王光美的儿子——刘源将军泪流满面,在向母亲行了军礼后,双手捧着母亲的遗像,走出灵堂,邵华、李敏等人站在人群中,面露悲痛。
当灵柩被送上灵车,周围的群众都围了上来,人群中不断发出哽咽和啜泣声,送别这位伟大的女性。
二、出身名门的王光美
作为名门之后,王光美的父亲王槐青在1911年辛亥革命前就读于早稻田大学。
民国初年任北洋政府农商部总部长,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1921年参加华盛顿九国会议,得知当年获金质奖章时,光美就是他父亲在华盛顿为她取的名字。
中共代表团急需英语方面的人才。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物理研究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她还曾在北京地下党组织领导下从事过一些革命工作。
1946年初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共两党成立了由美国代表参加的“军事调处执行部”。
中共代表团急需英语方面的人才。
此时,准备赴美留学的王光美参加了军调处的工作。
这一年的六月份,军调处的工作失败了。
11月,王光美从北平飞抵延安参加革命。
她首先被分配到中央军委外事组工作,担任中央领导的英语翻译。
后来不久,她参加了土地改革。
在工作中,她遇到了刘少奇。
1948年8月21日,这对夫妇终于成了眷属。
从这一天起,王光美和刘少奇的命运紧密相连。
不久,她成了刘少奇的秘书,并逐渐成为刘少奇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助手。
他们以夫妻的身份生活,但工作关系是上下级关系。
她一身两职,不仅是一个贤惠的妻子,更是一个尽职的下属。
王光美生活热情朴实,待人也非常热情。
她非常尊重刘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经常主动帮助他们工作。
她在刘少奇与员工的工作关系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刘少奇有许多孩子,是一个大家庭。
为了不让刘少奇为家庭琐事分心,王光美严格教育孩子,无论是否是自己亲生的都一视同仁,宽厚且严谨地主持这个大家庭,让孩子们和睦相处。
王光美把自己所有的才华都奉献给了刘少奇的工作和生活。
刘少奇去世后,她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1980年,王光美被重新分配工作,担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局长、院党委委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
1995年,已步入老年的王光美发起“幸福工程”,致力于帮助贫困母亲。
当时,当有人提议帮助贫困母亲时,她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就详细了解了全国1000万贫困母亲的情况,以及“幸福工程”的救济方式和措施。
后来,因为王光美年纪大了,出去的次数就少了。
为了保持健康,她每周去游泳池两三次,每次20分钟。
再后来,她的身体越来越差。
2006年10月13日,就在家人为她庆祝85岁生日后不久,她悄然完成了人生的跌宕起伏。
三、为世人公认的美丽女性
王光美的美丽举世公认。
50多岁的人应该会记得刘少奇主席访问印尼的新闻纪录片。
纪录片中,身着中式旗袍的王光美优雅动人。
从此,许多中国人把王光美视为心目中最美丽的女人。
她身材高挑,身材匀称,皮肤白皙,但她的美貌主要不在于外表。
这是她的优雅。
这种气质美是女性美的最高境界,就像舞者高速旋转后突然停步的纱裙,既静又动,优雅如惊鸿;就像一首歌一样,余韵不绝,回味悠长。
王光美的优雅气质来自于她豁达的性格、善良大方的品德,而这种性格和美德来自于她长期的修养。
丈夫的声音和微笑出现在她的眼前,仿佛他还在身边,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曾任北洋政府农商部副部长。
他的母亲是天津一个名门望族的女儿。
她的出身十分不凡。
王光美生来就有一张漂亮的脸蛋,获得了许多人的喜欢。
年轻的王光美性格坚强,学习刻苦,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
有一年,王光美参加了北平市中学生数理化考试。
她名列前三,还获得了“数学皇后”称号。
进入辅仁大学后,王光美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一路顺风,成为当时难得的女物理学硕士。
就在她即将毕业之际,国共两党谈判破裂,内战临近,她毅然放弃赴美攻读物理博士的机会,选择去延安。
从此,她告别了“居里夫人梦”,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6年,王光美放弃去美国,前往延安。
尽管她的导师和一些同学对她放弃学业感到遗憾,但她直到年老时也没有后悔。
也许是受她母亲的影响,王光美从小就很注重自己的衣着和外表。
在红色延安,衣着朴素的王光美依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后来,她来到西柏坡时,常常穿着一件雪白的衬衫和蓝色的工装裤,这使她在当时的女性中独树一帜。
据王光美的子女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的母亲经常到店里买布,自己做衣服。
她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节俭,更是为了使衣服的风格更适合自己。
当时,以蓝布为主的革命服装很流行,王光美也不例外。
不过,她会经常戴上一条别致的小纱巾,或戴上一个精致的小发夹,或把白衬衫领子翻出来蓝布衣外边,这些小装饰品显示出女人的优雅。
1963年,王光美陪同刘少奇出访东南亚时,穿了一件中式旗袍,使她婀娜的身姿熠熠生辉。
王光美以其优雅的风度吸引了当地的男男女女。
一些海外媒体称王光美为“中国最美丽的女人”。
很多习惯了革命服装的人更是感叹女人原来还可以这样穿。
四、坚贞的妻子与尽心的母亲
王光美和刘少奇的结合可能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刘少奇比王光美大23岁,有5次婚姻,有5个孩子。
他们的个性也大不相同。
刘少奇严肃稳重,爱好不多;王光美活泼开朗,兴趣广泛。
王光美为何选择刘少奇作为终身伴侣?
她曾解释说,自己是“从尊重、同情到宠爱,再到爱”与刘少奇在一起的。
她在北平接触地下党时,读过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刘少奇的理论水平很是佩服。
后来,她来到延安和西柏坡,发现刘少奇的婚姻不幸,没有人照顾她的生活,就对他产生了同情之心。
刘少奇虽然年纪大一点,但帅气忠贞,这让王光美对他非常有好感。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社会主义救中国”。
1948年的8月份,王光美和刘少奇在西柏坡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
婚后,王光美把主要精力用在照顾刘少奇上。
王光美一共生了4个孩子,加上刘少奇前妻所生的几个孩子,组成了一个10多人的大家庭。
作为家里的母亲,王光美贤惠开明,爱孩子,但从不纵容他们,给予他们无私的母爱。
继女刘涛是她最疼爱的孩子,也对这个继女好到让自己亲生的孩子都有点吃醋。
继女刘爱琴也很享受王光美的疼爱。
虽然她只比王光美小六岁,但她一直都尊称王光美为“光美妈妈”。
在王光美的悉心照料下,他们一家非常和谐,这让不少中共高层领导羡慕不已。
王光美的坚贞,在刘少奇的艰难时刻显得异常刚强。
她一直非常支持刘少奇。
刘少奇度过艰难时期后国家为他举行了追悼仪式。
在他的追悼仪式前,王光美带着孩子来到刘少奇度过最后一刻的河南开封,并亲自将丈夫的骨灰盒带回北京。
一位摄影师拍下了当时的一幕:王光美眼睛里没有泪水,把脸紧紧地贴在骨灰盒上。
追悼会结束后,她按照丈夫的遗愿,和孩子们一起,亲自将丈夫的骨灰撒入海中。
几十年来饱含泪水的王光美,再也忍不住喊出了少奇的名字,这一幕让无数人落泪。
王光美家的卧室挂了一幅放大的黑白照片。
照片中,刘少奇在台灯下办公,桌上有一束盛开的海棠花。
这是王光美1955年春亲手拍的照片。
后来重新安家,她便选择了这张照片,放大后挂在房间里。
在许多安静的夜晚,王光美独自坐在窗前,凝视着照片。
丈夫的声音和微笑出现在她的眼前,仿佛他还在身边,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五、伟大的义务工作者
王光美晚年最精彩的一笔,就是致力于帮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
1995年,已步入老年的王光美发起“幸福工程”,主要帮助贫困母亲。
当时,当有人提议帮助贫困母亲时,她作为全国政协常委,马上去详细了解全国1000万贫困母亲的情况,以及“幸福工程”的救济方式和措施。
十多年来,就算生病的时候,她也不忘到边远地区看望穷人。
看到中国农村还有那么多妇女过着艰苦的生活,她感到忧心忡忡。
然而,“幸福工程”是一个依靠民间援助的慈善组织,而不是政府行为。
这个项目的启动需要很多钱。虽然国内外一些企业也做了一些捐赠,但离他们需要的还很远。
王光美拍卖了母亲留下的6件古瓷,并将所得的50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幸福工程”。
当有记者问她拍卖母亲留下的东西是否心疼时,王光美只是说:
“拍卖母亲的东西我是有点心疼,但看到那么多的母亲没有摆脱贫困,没有饭吃,我留这些干什么?”
王光美在七十岁高龄时还不遗余力地奔赴陕西、河北、河南、福建等地贫困山区,查看扶贫资金到位情况,看望贫困母亲。
她为每一位脱贫母亲的每一封信而兴奋。
在王光美的经营和倡导下,“幸福工程”已投资3.1亿元,帮助18万贫困母亲和家庭,惠及80万人。
王光美告诉女儿要在“幸福工程”中接替她继续工作,直到女儿一再答应,她才觉得欣慰。
王光美逝世第四天,中国扶贫基金会正式授予王光美“中国消除贫困成就奖”。
用刘源的话说,母亲的身上几乎具备了东方女性所有的传统美德。
不论以什么身份出现,她都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作为国家元首的夫人,她默默地尽心辅助父亲;作为一名母亲,她悉心教导儿女。
她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他们这个家庭和父亲刘少奇的工作。
因此说,无论是对于儿子刘源,还是对于晚辈邵华、李敏来说,王光美都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也是他们的榜样。
参考文献:
[1]邓质钢.一次终生难忘的采访——跟随王光美同志在河南迎送刘少奇同志骨灰的经过[J].新闻爱好者,2011,21.
[2]黄峥.王光美:我与少奇相恋[J].中外书摘:经典版,2015(9):14-17.
[3]刘延东.大爱无疆德馨长存——纪念王光美同志诞辰90周年[J].中华儿女,2011,22.
[4]刘伯强,龙文阳,吴力斌,.奇美人生——王光美[J].收藏,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