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1 03:20:00
上市券商2021年中报虽未正式披露,但从已出炉的业绩预告看,“一哥”中信证券(600030.SH)继续以107亿元至116亿元的净利润稳居行业第一。
然而,一则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601066.SH)正大幅削减差旅预算的消息在业内甚嚣尘上,业内猜测不断。
7月16日下午,时代周报记者向中信证券公关部相关负责人求证此事,但截至发稿时止尚未收到相关回应。
有中信建投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次并非下调差旅费标准,而是重新明确差旅标准,明确各职级员工对应待遇和报销流程等。“我认为这并不能给公司节省费用或者对经营有所助益,只是正常的合规和规范。”上述人士说。
差旅费突降?
坊间传闻,同属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日前下发新版《差旅费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其中,交通出行工具标准、住宿费标准、出差综合补助全面下调。《办法》自7月16日起开始生效。
“调整前后,差旅费标准并没有很大落差,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进行调整,不存在下调这一说。”上述中信建投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披露,公司没有也不会“硬卡”差旅费,差旅需要的交通、住宿、用餐标准等都保持正常。
据了解,在境内出差交通工具方面,除总公司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等人,其他员工不论职务高低,均采用同一标准。
《办法》显示,公司执委会成员和高管、其他人员在境内出差时,仅可乘坐飞机经济舱、火车硬卧(席)、高铁二等座、轮船三等舱、全列软席列车的二等座。
综合补助方面,员工不分职级。市内交通费标准为80元/人/天、伙食补助费标准为100元/人/天,市内交通费包含往返机场、火车站等交通费及出差地交通费,而此前往返机场和火车站的费用可单独报销。
7月16日,中信建投上海营业部合规管理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营业部工作人员影响并不大。”但对于长期出差,四海为家模式的投行人士而言,福利降级,很有可能会打击士气。
“如果档期冲突,还经常出现退改签,又会再花费不少费用。”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陆家嘴金融区的单程出租车资大概就需150元,已高于公司规定的市内交通费标准。
住宿标准方面,公司执委会成员和高管、其他人员的标准分别为每天700元/500元,北上广深地区最高可上浮200元/人/天,中信证券此前的住宿费标准为每天900元/700元,而中信建投则为每天800元/600元。
上述中信建投上海营业部合规管理人士表示,“公司在差旅费方面确实有一些要求,包括鼓励两人同住一间都属于廉洁从业。”中信建投另外还规定,如果两人同住一间,每间住宿标准可上浮50%。
“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都是鼓励能不分开就不分开。普通员工都是两人一间房,员工住宿在上海一般是每人每天三五百元,调整前后差别并不大。”上述中信建投内部人士称。
合规应为主因
针对大型券商突然下调出差标准,有业内人士推测,或许与国有金融企业削减差旅预算规定有关。
“其实,其他大型券商也进行调整。”上述中信建投上海营业部合规管理人士表示,这主要出于合规考虑,“中信建投很重视这方面,对之前发生的差旅费用,公司都会定期进行审计”。
7月16日,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谢益闻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述券商新的差旅费标准基本参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和财政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赴地方差旅住宿费标准明细表》,目前已有许多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是参照该标准制定或者重新制定了差旅费标准。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券商调整差旅费主要是为控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去年年中,就曾有媒体报道称中信集团下发通知,拟在全集团开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专项工作,以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2020年度开源增效50亿元、节流降本100亿元。
“特别是压降会议费、差旅费、出国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业务宣传费、车辆费、租赁费、营销费等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提出合理的压降目标。”该通知称。
数据显示,2020年,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的差旅费分别为2.46亿和1.28亿元,较2019年有大幅下降。
对此,某头部券商非银行业分析师认为,券商主要成本是人工,是人力密集型行业,“但差旅费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并不高,压缩差旅标准主要是为了体现节约发展的态度,降本增效的作用有限”。
财报数据显示,中信证券、中信建投2020年职工费用支出分别为147.38亿和64.36亿元。
2021年上半年,中信证券业绩飙升,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7.85亿-26.78亿元,同比增长20%-30%。